自針自穴練神技 醫得聾儿听風雨
自針自穴練神技
醫得聾儿听風雨 |
|
趙超卿大夫1954年12月出生在通許縣的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。少時天資聰慧,努力苦讀,立志成才。1964年的一場病改變了他的志向。那年秋季,因身体 不好而感染胸膜炎,持續高燒不退,劇痛難忍,時而昏迷,病痛發作時那种撕心裂肺、痛不欲生的感覺使他一生都無法忘怀。小超卿以為此次大病是無法治愈的,悲 觀消沉絕望,甚至等著去另一個世界。幸好病危時刻,在開封市遇到一位良醫為其認真診治,一個月以后,完全病愈的趙超卿回家了,但也從此改變了他的志向。他 在心里開始對醫生這個職業無比崇敬:從醫能為病人解除痛苦,可以把人從死亡線上拉回來,可以拯救人的靈魂,這是多么神圣而高尚的職業。 當一名醫生,做一代名醫,這個強烈的愿望自此在他心里深深扎下了根。從那時起,他就開始精心為以后的從醫之路做好准備。不管什么時候,只要看到或者听到治 病的好藥方、土單方,他就會隨時記錄下來,然后進行整理總結。因此,16歲參軍前的趙超卿已經是村里的小小衛生員了。1970年參軍當兵,由于有一定的專 業基本功,很快,趙超卿就成為了部隊里光榮的衛生員。自此,趙超卿加倍用功,苦讀醫學典籍知識,尤其對作為古醫學遺產的針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。用針灸的方 法治療多种常見病,有著超乎尋常的療效,尤其是某些特殊病人,比如聾啞病患者單純用藥物來治療效果往往不盡意,而針藥并用雙管齊下,卻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 效果。由于在部隊作衛生員,醫術精益求精,在部隊看病出了名,周邊的群眾听說了,也紛紛找趙超卿看病。一次,甘蕭省民勤縣一個小村庄的聾啞儿童王大軍,由 母親帶著找大夫求醫。當時醫學界對聾啞病的看法是:不診斷、不治療。趙大夫仔細研究針灸技術,并且根据自己前期針灸的經驗,發現在針灸治療中,醫生們大都 在耳區的穴位扎得比較深,惟獨啞門穴扎得少、扎得淺,聾啞病人沒有多大反映。他仔細琢磨:啞門穴可能是治啞的關鍵穴位。效果不好,是否由于進針深度不夠? 或方向不准?為了給自己的想法找到根据,趙大夫翻閱了大量有關針灸的資料,過去的資料均顯示:啞門穴的進針深度必須慎之又慎,不可扎深。但趙大夫認為:這 是由于歷史的限制和當時科學發展所限。在現代醫學已經很發達的80年代,應該繼續實踐開拓。于是,他找來部隊的同事們給自己守候,自己果斷地手持銀針,向 自己的啞門穴深刺。因為啞門穴進針過深,可能出現生命危險,所以大家都為他捏一把汗,當銀針進針深度達兩寸左右時,他頓時感到頭暈目眩,昏倒在床上,戰友 們及時把針拔下。醒來時他感到舌根發麻不适,為了取得第一手資料,自己体會針感,他堅持繼續在自己的啞門穴上試針,五天后又試扎三次,都得到了較強的針 感。趙超卿終于突破了前人的局限,取得了針刺啞門穴的寶貴經驗。隨后,他即為聾啞儿王大軍進行啞門穴深刺針灸治療,當進針深度達兩寸左右時,聾啞儿令人吃 惊地叫了起來,又經三次針療,這個聾啞儿終于有了听力和說話能力。 這次成功,使趙超卿大受鼓舞,使他在聾啞病治療的道路上走出了第一步。而且同樣由于他的成功,部隊為他記三等功一次,并于1981年送他到部隊醫學院校進 行長達四年的深造學習。在這里,趙超卿如魚得水醫療知識和醫技得到進一步提高,由部隊衛生員而成為真正的軍醫,使他的理想朝著現實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。之 后,又經兩次專業性的軍醫內科學習培訓,趙超卿的醫術已在部隊遠近聞名;同時,上級為表彰其杰出貢獻,不斷給其嘉獎并提升行政職務。趙超卿由一名普通的軍 醫晉升為部隊醫院外科主任、內科主任、某部科研所長、醫院院長等職。專業方面為專業技術9級(副團)主治醫師,1988年授予少校軍銜,1992年晉升為 中校軍銜。在個人榮譽方面,由于其所管單位工作成績顯著,他被評為學雷鋒、學硬骨頭六連先進個人,在師級醫療系統野戰外科手術比賽中獲得個人第一名,先后 受師、團級嘉獎13次,榮立三等功4次。
1998年,趙超卿轉業回到地方工作。在鄭州市東明南路的鄭州市人民政府征兵体檢中心益康中醫院,身兼外科主任的趙超卿更加努力于醫療工作,由他負責的聾 啞、耳鳴、頭痛專科,在省會鄭州很有名气,每天慕名到這里治療聾啞、耳鳴、各种頑固性頭痛及疑難雜症的病人絡繹不絕。用自己多年積累的高超醫術以及他創研 的中藥療、神療、臍療、食療、線療(穿線、穴位埋線)五步一体新療法,為病人熱忱而仔細地診斷治療,是趙超卿最大的快事。用他朴實的話說就是:"我生理 想,醫病救人。同类文章排行
- 赵国轩医师
- 河南最好的耳聋医院
- 治疗耳聋耳鸣的注意事项
- 杨天舜医师
- 王广华特约专家
- 一个疗程的药治好了我的耳鸣 法国...
- 孔祥成特约专家
- 张连捷医师
- 一名学生,只因为头痛、耳鸣
- 静脑清音系列药 治愈日本患者 日...